看再多的教養書~聽再多的婆婆媽媽經驗
都不如了解自己孩子的發展及個性~適性教養來得重要
媽媽的角色很艱辛~尤其是白天是長輩(或保母?)帶的情況之下
要建立孩子的規矩及執行遵守原則的確不容易
這篇文並不是要來抱怨長輩~因為長輩寵孫似乎也是無法改變的天性?
我自己的媽媽是一位嚴母~從小我跟哥哥們都很敬重她但也畏懼她
因此我們被教養的很守規矩&不敢有太多自己的意見(也不敢跟媽媽說心事)
不過媽媽面對孫子就不是這回事了~百般的寵愛容忍簡直判若兩人呀!
直到現在自己當了媽,面對在2歲半,正值【叛逆期】的豆豆
每天都在挑戰大人的底限~每天都在考驗大人的忍耐度
吃飯的時候不吃飯~自己騎三輪車不小心鞋子掉了也要大哭大鬧
搶著拔比的手機要看照片~幫他滑動照片也可以大聲哭鬧(因為他想自己滑)
大人在講話的時候插嘴!!要我們陪他玩不准講話。。。
林林總總~只要不順他的意就哭鬧不休~甚至出手打人!!
如果是你~你會怎麼做呢?抓來痛打一頓嗎?
至少從小我的母親是這樣教育我的~~不乖就是打
所以我們真的好怕媽媽(表面很乖),但是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
上一輩的父母忙於工作,也比較缺乏一些吸取知識的來源
幼兒心理、兒童心理,對他們來說是相當陌生也無心力去了解
只要小孩子【表面上】乖乖的就好~工作時不要來煩就好
至於【心靈上】的照顧,真的是少之又少
念書後,就看成績結果論,而不是看你努力了多少?過程遇到什麼瓶頸?
捫心自問~這樣的童年自己快樂嗎?答案其實早在心中。。。
我常常在快失控時問自己【你要當孩子怕妳的媽媽嗎?】
【打罵】從來就不在我的教養字典當中(當然我也失控過很多次啦)
與其打罵,我試著去看懂豆豆失控的行為及情緒的【原因】是什麼?
有時候很難但是我努力試著去了解,了解了之後就比較能用體會心理去面對
我有一個很愛小孩的朋友(他自己也是2個孩子媽媽)
她曾經對我說過【小孩越失控,你就要越平靜】千萬不要被他影響
這句話我覺得很受用,也自己實驗了很多次,真的【屢試不爽】
豆豆如果又在無理取鬧,如果大人也跟著生氣大聲斥責
他的下一個反應一定是大哭,甚至開始反擊
如果你還用父母的權威去壓制恐嚇他的說:【你再怎樣,我就揍你!!】
豆豆絕對先搶先在你揍他之前~先出手打你!!!
我突然發現【打小孩,只是大人情緒失控的表現】非常不明智
因為你不知道如何處理,所以一氣之下,只好用大人的權威來壓制小孩
問題是小孩懂了嗎?他知道哪裡做錯了嗎?
這麼小的孩子絕對會再犯(因為他會忘記)
大一點的可能跟我一樣會乖,但是怕被揍~不見得理解做錯了什麼?
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【打罵只會把親子關係越推越遠】
所以我試著去了解豆豆的情緒,然後【在他大哭時離開現場】
等他自己冷靜下來後來找我,我就會開始講道理。。。
譬如想自己滑手機看照片事件,我會說:
「你是不是想自己看照片,所以拔比滑了螢幕你不開心?」
「可是拔比是想說要幫你忙,你就這樣大哭大鬧沒有人懂你怎麼了為什麼生氣」
「而且你這樣拔比也會很傷心,也會很生氣阿,因為他是想幫你」
「所以你是不是應該去跟拔比說對不起?」
「所以你下次想要自己滑的時候,是不是要先跟拔比講就好呢?」
「哭哭跟打人都是不對不好的行為,要好好講我們才會懂,知道嗎?」
這時候,小豆豆的情緒是平靜的,因為他發現他被理解了
他也明白他剛剛的反應是不好的行為,甚至是不對的
這時會立刻展開笑顏,跑去跟他拔比說「對不起,我以後不會這樣了」
然後拉著他拔比的手,說要一起玩什麼。。。
這樣不是很好嗎?但是我承認這必須花很多的心思跟耐心去處理
跟直接抓來痛打一頓,或是罰寫罰站相比,實在是很耗時間跟心力
不過我覺得很值得,因為這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~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教養
真的很多父母跟我說過:「我小孩真的很壞不打真的不會乖」
我總是半信半疑的笑一笑,但我不會反駁
(因為自己也不是專家~而且我尊重每對父母自己家的教育理念跟方法)
但是以上是我親自試驗的結果證實:
或許【講道理】再犯的機率很高,但是不厭其煩的教導直到孩子【懂】為止
我真的覺得比【打罵】讓孩子怕處罰,甚至比怕你好多了
真的不要預支孩子對你的愛,我不知道大家要的親子關係是什麼?
但我很清楚明白,我要的是一輩子的【細水長流】
就像愛情長跑一樣,【經營】再【經營】,【了解】要更【了解】
共勉之